开云体育网页版-摩纳哥队获得胜利赢得关键三分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星期六)16时1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刘士余讲话核心
(1)注册制是必须搞的。但是,至于怎么搞,要好好研究。
(2)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其技术准备工作、配套的规章制度的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
(3)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都必须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这一点即使将来实行注册制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
(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这一根本方向上。资本市场的灵魂在于竞争,竞争就必然有美丽和残酷两种格局。
(5)今后,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
(6)还没有考虑这事(救市资金何时退出),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在市场已经完全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状态之后已经解除或者正在退出。
(7)每一项改革必须牢牢地立足中国国情,未来几年我们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注册制不能单兵突进
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顶层设计下的一个重大任务。这里明确回答大家,注册制是必须搞的。但是,至于怎么搞,要好好研究。我们得认真全面地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等等。我为什么在这儿跟大家讲要注重三中全会文件当中的逗号,就说明这几项改革不是孤立的、独立的,甚至割裂的选项,逗号与逗号之间的这些内容是相互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了,可以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注册制改革需要一个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去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特别专项授权,自3月1日起实施。我理解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项授权,标志着政府可以启动注册制改革与现行行政审批制、核准制之间制度转换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没有人大的专门授权是不可以启动这些配套制度研究的。因为在那个时点,甚至在现在,中国证监会履职的法律依据就是《证券法》。这些技术准备工作,也就是说配套的规章制度,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
大家已经看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创造条件总得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方面要充分沟通,凝聚共识。证监会要集思广益。关于这个问题,我向央视的记者和在座的媒体朋友强调一点,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我们都必须实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真诚理念,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这一点即使将来实行注册制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
刘士余: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
去年中国的A股确实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异常波动。
2014年7月份之前,中国的股市大体经历了7年之久的熊市。从2014年7月份开始,中国股市先是恢复性回升,后又出现过快过高的上涨,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创业板指数涨幅分别达到152%、146%、178%,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快过急的下跌。俗话说,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
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一共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场较大面积的恐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几尽枯竭,形势危急,非比寻常。当时我作为农行的董事长,感觉全社会好像都在关注、都在焦虑,股指下行的势头对当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好比一辆重载的油罐车,不管它拉的是煤油还是柴油,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了,轻则车毁人亡,重则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文物、伤及无辜,这叫多重性风险。
全社会关注、全社会焦虑,我也关注,我当时也焦虑,为什么?我在关注农行的股价,农行的股价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我对我的股东要有回报,农行是大盘权重股,它一跌影响股指,证监会就得问责我。我还担心我的客户,也担心我的资产质量。大家都知道我比较长时间从事民生金融工作,深知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在市场流动性枯竭、大面积恐慌的情况下,不果断出手还得了?!那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果断出手对市场失灵的状况进行紧急修复之后,结果证明此举稳定了市场,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赢得了时间。我知道新华社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时对该不该出手、何时出手、谁来出手、怎么出手这些关键问题都有不同意见。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信息量不一样,他对这件事作出的判断只和他拥有的信息对称,大家说的无非是这几个方面:该不该、何时出、怎么出、谁来出。我想,这些意见都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建设性的意见,此后的实践证明了大家的意见虽然有分歧,但是越来越趋同。
观点收敛在什么方面呢?我体会,收敛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上。既然是根本方向,就不能动摇。同时,就新华社记者的这个问题来说,资本的本能是逐利的,资本市场的灵魂在于竞争,竞争就必然有美丽和残酷两种格局,“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必须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这种现实。政府的职能不能动摇,就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今后,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这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目标,或者说符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国际上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大体都有这样的案例。凡是股市异常波动,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对此,中国证监会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转换职能,全面依法加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刚才新华社的朋友讲到救市措施何时退出。我首先说,救市这个词不怎么规范,回答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没用救市这个词,因为政府和学术界一般不用救市这个词,我们叫稳定。有些措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特别是一些非常规的机制性措施,在市场已经完全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状态之后已经解除或者正在退出。至于您关心的中证金的退出,坦率告诉你,我还没有考虑这事,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
刘士余:未来几年不适合推出熔断机制
当初研究论证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动,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这个制度论证研究过程中,沪深两家交易所和有关机构也征求了意见,征求意见的面还是比较宽的,比较广泛的。回过头来把当时各方的意见对比分析,当时推出熔断机制,在征求意见范围内的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个制度推出以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运行的结果和推出这项制度的初衷基本背离了,中国证监会立即叫停了这个机制。
回头看,同样有教训,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为什么当时能够有比较高的共识度,或者说不同意见的声音比较弱?可能还是因为去年的股市如过山车般大幅下行,使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可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结构考虑欠周。为什么说有教训?我们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全球化环境当中,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重构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一项改革必须牢牢地立足中国国情。单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我们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体系,这一点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很不一样。
未来几年,可以预见,我们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几年我们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炒股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起折腾,最后才能赢得了財富。具体的每日操作策略,我将只在微信里发布,如果觉得我的操作策略和分析对你有用,请关注,同时感谢那么多朋友对我观点的认同,目前已经有较多朋友订阅,免费给大家分析市场,解读盘口,欢迎大家交流,需要的投资者可以:
关注本人 财经热线 微信公众号:【cjrx88】
如果你想了解大盘后期走势以及个股资讯关注欢迎关注财经公众号“财经热线”请按微信号名字搜索 关注微信送炒股秘籍关注有惊喜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